文章正文前言 前几天在网上冲浪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一个Edu的站点,是一个很常见的类似MOOC的那种在线学习系统,对外开放,同时有注册和登录功能。对于我这种常年低危的菜鸡来说,这是最愿意看到的,因为一个Web网站有了登录功能,就代表其网站必须要有权限划分,而有了权限划分,在这里的开发就容易出现很多问题,越权便是一种常见的问题。经过测试,发现这个站点就存在越权的问题,例如A账号可以通过发包更改B账号内的数据,但这些数据不是密码,个人信息等数据,而是平台上的评论,收藏,和点赞的数据。尽管这些数据或许不是那么敏感,危害听起来不大,但是也算是水平越权的一种了,因此最终这个漏洞提交EduSRC后被评为中危。接下来我将回到当初的视角,与大家一起复盘,分析这次挖洞经历。 发现过程成因分析综合请求包和返回包的内容来看,以笔记为例,可以猜测出背后的创建和删除逻辑分别是: 1. 创建: POST请求接口,直接携带内容,同时后端会给这个笔记直接定义一个id,这个id跟笔记是哪个用户发布的没有关系,不可控,直接强制是全站笔记数+1,比如A账号发布了,这个笔记的id是47,那么无论下一个笔记是谁发的,笔记的id都是48。 2. 删除: POST请求接口,携带要删除的笔记id,其实从上面的请求包我们可以看到,评论的删除确实是POST请求只携带了id,但是笔记的删除请求中是携带了“笔记内容”和“视频id”这类参数,但是测试可以发现,这个参数后端根本没有判断,后端拿到id后就直接对相应的笔记执行了删除操作,没有进行鉴权。因此只要从id向下遍历到0,也就把全站所有用户的笔记都删除了。
|